详细内容
郑勤砚:我们应给孩子什么样的艺术教育?
2017-04-18已访问: 次 

郑勤砚:我们应给孩子什么样的艺术教育?

      郑勤砚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委员,美国紐約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10年创办中央美术学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现为工作室负责人,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中央美术学院“高等院校参与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项目实验课程学术主持,在少儿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成果颇丰,广受瞩目。

我们应给孩子什么样的艺术教育

                     郑勤砚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当天真可爱的孩子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便能通过画纸上简单幼稚的涂鸦,来传达自己对这个广阔世界的认识。那些原生的视觉形象,无不展现出儿童对于想象力的表现和审美的诉求。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究竟该给孩子什么样的艺术教育?如何在艺术教学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

 

(2011年郑勤砚带领中央美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学生们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学生画展,受到德国卡塞尔市市长接见,当地黑森州报新闻介绍)

      早在1919年,蔡元培先生便提出“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艺术教育。”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纳尔逊·古德曼教授创立了《零点项目》理论与研究机构,倡导艺术思维的认知方式,推动科学与艺术对话,并建立以艺术教育为中心的校园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艺术对于人类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性。

 

(2012年郑勤砚与中央美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学生与德国教师及学生交流)

 

艺术学习有助于儿童形成缜密的思维与学习能力。通过艺术鉴赏,使儿童对艺术作品所采用的材料、呈现方式以及独特的细节产生兴趣。那么,通过对多种艺术风格的观察,引导儿童认知艺术作品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情感表达与主题的关系、艺术家与作品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精细严密、跨学科式探索的学习模式。

 

(2013年郑勤砚带队赴柬埔寨一个儿童孤儿院共同交流创作)

 

我们曾经都是有创意的小孩,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有多少这样的特质被鼓励或保存下来,就决定了一个成年人的创意有多少。艺术教育最禁忌的是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在艺术教学中,模仿和重复也成为影响学生创意性思维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艺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获得对学习目标与问题情境的了解,然后经由讨论、假设、比较、探索、试验等活动,主动寻求结果或答案,最后再按预定目标对结果予以评价。这一过程中,教师是资源提供者,是辅导员,是催化者,教师应引导并鼓励学生寻找答案,但不要直接提供答案。

 

(在德国荷尔拜因中学进行画展交流)

 

      一个从来没有和孩子玩在一起的教师,实在很难成为一位称职的艺术教师。真正好的艺术教育教师,应在课堂中带给孩子平实、朴素的美感,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充满童真、智慧的心灵。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孩子快乐成长,对生活充满好奇与想象,对他人有善良和关怀的心,唤醒他们对世界、人性美的感悟。

 

(中央美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外教上课场景)

 

      因此,笔者认为,在艺术教学过程中,首先,老师要对儿童有充分的了解与关爱,这是艺术教学的基础。同时尊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艺术教学绝对不是简单的手工制作或学习绘画简单的图形和实物,艺术课程的设计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不仅仅是把教科书上的知识简单传递给学生。因此,儿童的兴趣、发明、想法,以及自己所经历的艺术史,都应该是学校安排艺术课程的参考和依据。艺术教学需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充满想象和经验丰富的儿童,以保存他们所展现的艺术家气息。

 

(郑勤砚在北京小学给学生做书法讲座)

 

      其次,注重启发与引导式教学。艺术思维具有跳跃的、非线性的特点,艺术创作的过程又是自发性的个人经验和内心感受融合的过程。没有启发感的艺术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在艺术教学中,启发和引导的方式便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以一株植物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教师要给予孩子关于这种植物的完整概念。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色彩、形状与表现手法,而是真正要营造出这株植物生活的土壤、环境、生存状态以及产地、季节以及它背后的象征意义。这样,孩子才会以多角度的视野去观看、去思考、去感知,从而产生灵感的碰撞。

 

(中央美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学生作品)

第三,在艺术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孩子产生疑问和提出问题,因为发现问题,便是创意的开始。艺术课程的教学概念不能固守不变,需要建立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训练他们思考的弹性,才能让他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未来。此外,还要在课堂中建立“权威”。除了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诉求外,老师必须具有权威。这个权威不是外在的威权,不是个人的权利。真正的权威来自在个人学术领域的透彻,人性的典范,道德的标杆,真善美的化身,孩子会因为崇拜这个老师而喜欢学习,接受这个权威。


本文摘自《中国文化报》2015年10月26日艺术教育版

 

 

 

 



上一篇:吴冠英老师的暖心之作

下一篇:无